• 1669年,鳌拜被囚死在禁所,其后代有一支神秘逃亡,今已成为大村_家族_爵位_康熙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    在清朝康熙八年(1669年),康熙帝亲自带领几位年轻臣子,在宫廷中成功捉拿了权势滔天的鳌拜。随即,皇帝下令让朝中的议政大臣展开对鳌拜的审讯,最终宣布鳌拜犯下三十项重大罪行,决定在公开场合对其斩首。然而,鳌拜得知这一消息后,情急之下,恳求得见康熙帝,甚至在宫内脱去衣襟,向皇帝展示了自己身上遍布的伤痕。

    康熙帝见到鳌拜的伤势后,心中不禁为之一震,内心充满了怜悯之情。于是,他决定暂时宽恕鳌拜一命,将其囚禁在宫中。然而,鳌拜的党羽却并未能逃脱清算的厄运。许多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遭到处死或降职,连瓜尔佳氏家族的核心成员也受到牵连,鳌拜的弟弟卓布泰被免去职务,而另一弟弟穆里玛因牵连被剥夺了爵位,甚至与班布尔善一同被斩首。鳌拜的多个侄子和儿子也遭到了囚禁,直到鳌拜在禁锢中死去,未能活过六十岁。

    展开剩余73%

    鳌拜去世后,康熙帝对其家族的部分幸存成员施以宽容,赦免了他们,并恢复了部分人的自由,特别是鳌拜的儿子纳穆福,虽然他曾被囚禁,但最终免于死刑,并未遭受过重的惩罚。时隔多年,康熙帝回顾鳌拜的功劳,决定恢复其家族的爵位,但未恢复其世袭权。直到康熙六年(1667年),鳌拜的儿子纳穆福继承了二等公爵位,然而由于父亲的事件,他很快被革职,不再担任任何官职。直到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康熙帝庆祝自己六十岁生日时,追思鳌拜一生的贡献,决定为其追封,并赠予其从孙苏赫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爵位,这是五等爵位中的最低等级,类似于男爵。很快,苏赫去世,康熙帝决定由鳌拜的孙子达福继承爵位,并担任佐领职务。

    雍正五年,雍正帝考虑到鳌拜的功绩,决定恢复其一等公爵位,并给予平反,甚至加封了“超武”荣誉称号,还特别让达福继续继承并担任重要职务。然而,雍正帝心中对鳌拜家族的背景依然心存疑虑,尽管西征问题上,达福与大多数大臣意见一致,雍正帝却因为他“罪臣后代”的身份愤怒斥责他,表露出对这一家族背景的深深戒备。

    直到雍正九年,达福在西征时表现英勇,屡次摧毁敌军,但最终在战场上英勇牺牲,为家族争得了一些荣誉。乾隆帝即位后,对鳌拜案件重新审视,继续批评其家族的行为,认为康熙帝当年作出的决定极为明智,并借此警示朝廷中的权力斗争。乾隆四十五年,他曾公开指出,鳌拜因滥用权力、结党营私、残害忠良等罪行“罪行不可胜数”,并强调应继续削弱鳌拜家族的势力。从那时起,鳌拜的后代再未恢复过爵位。

    直到嘉庆十二年(1807年),嘉庆帝终于恢复了鳌拜家族的梅勒章京爵位,并允许其后代继承,但尽管如此,鳌拜的后人并未再有显赫的表现,家族成员大多过着平凡的生活,未曾诞生出杰出人物。鳌拜的第三代后人——岱吞,在父亲战死后继承爵位,并继续为家族争取荣誉。其子德胜在乾隆时期继承爵位,但在乾隆四十五年时爵位被再次停袭,随着时光流逝,家族逐渐没落。到了庆玉这一代,家族的地位已降至平民阶层,庆玉的后代生活平凡,逐渐迁居到北京的普通街区,过上了简朴的生活。

    随着时间推移,鳌拜的后人几乎遗忘了自己的辉煌历史,直到金家屯村的村民声称自己是鳌拜的后代。金家世代相传着一份家谱,证明着他们与鳌拜有着血缘关系。虽然鳌拜的后代早已没有显赫的地位,但这份家谱成为了他们家族历史的见证。如今,金家屯的后人依旧保持着一些传统,尽管生活平凡,他们依然怀着复杂的情感回望祖先的历史,过着简单的田园生活,淡泊于世事荣辱,也许这正是他们对曾经辉煌的家族历史的一种释怀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